495 漂亮国之行 十(求订阅)(8 / 9)

年来他主导的工作:

“第一阶段,ITIC的起源,我们基于IDTICIN材料,对其中IDT的共轭主链的进行修饰,将其改为IDTT,得到IDTTICIN,并命名为ITIC……”

“此时,非富勒烯有机光伏领域迈入10效率的阶段。”

“第二阶段,基于ITIC受体,衍生出四条优化路径:

“第一条,是对A单元,也就是ICIN端基进行修饰,得到以IT4F、ITM、IT4Cl为代表的几种受体材料。

“第二条,是对中央D单元的侧链进行修饰,得到IDIC、ITIC等材料。

“第三条,对中央D单元的主链进行修饰,得到FNIC、4TIC、IHIC等材料。

“第四条,仿造IDTBR结构,设计AπDπA的结构,得到IEICO系列材料。

“同时,还对给体材料进行了设计,包括H系列、J系列给体材料……

“此时,非富勒烯有机光伏领域迈入12效率的阶段,与传统富勒烯体系平分秋色。”

在讲到这里的时候,许秋注意到台下的魏兴思在看了眼手机后,突然站了起来,神色异常兴奋。

不过,魏老师似乎意识到这里是会场,很快又坐了下来,并对周边的其他学者表示歉意。

许秋虽然有些疑惑魏兴思的举动,但并没有中断自己的演讲,继续汇报:

“第三阶段,一方面,我们将非富勒烯受体体系与各种概念相结合,包括半透明、刮涂、柔性、三元共混器件,为将来的商业化应用做铺垫;另一方面,基于第二阶段的经验,我们同时采用多个策略,不断调控、优化,最终得到了最佳的J2:IDIC4F体系……”

“此时,有机光伏领域迈入13.5效率的阶段,打破了当时的效率世界纪录。”

最后,演讲到了尾声,许秋简单提了一下最近实验工作的结果,并没有把具体的细节放在PPT上,毕竟文章还没有发表,不适合在这种大会上讲出来:

“第四阶段,我们通过叠层器件的制备,Y系列受体材料的开发,将有机光伏领域的效率冲刺到了17、18以上!”

当“18”被许秋说出口的时候,台下的研究者们顿时开始交头接耳,似乎在彼此确认有没有听错。

要知道,现在已经报道的结果中,有机光伏领域最高的器件效率只有14,是那篇发表在《自然·光电》上的叠层器件。

不过,有一部分人似乎并不意外,就比如台上的苏海波,他一边鼓掌,一边说道:“有机光伏领域能够做到18的效率,真是英雄出少年啊,演讲同样非常不错,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魏兴思当即举手,激动万分的说道:“许秋,《科学》文章的意见回来了,编辑给的建议是直接接受!你把之前做好的PPT,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此话一出,台下的其他研究者们又是议论纷纷、交头接耳:

“有机光伏领域已经很多年没有出一篇正统的CNS实验文章了,没想到竟是被台上的这位少年给拿下了。”

“而且,还是以碾压的态势,直接把原先14的效率记录,一举突破到17。”

“不仅如此,他刚刚提到的二元Y系列受体材料,对应18的效率,同样很有可能再拿一篇CNS。”

有些课题组老板是同时做多个领域的,现在看到有机光伏领域有望突破,成为大热门领域,内心也打起了小九九:“要不要加大有机光伏领域的研究力度呢?”

许秋并不知道其他人的想法,他偏头询问会议主席:“我可以继续汇报吗?可能需要5分钟左右的时间。”

“当然可以,”陈海波做了一个请便的手势:“我就是你们这篇《科学》文章的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