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三章 批发官位(2 / 3)

晋末长剑 孤独麦客 3312 字 1个月前

看了看天,总算乌云尽散,出太阳了。

说实话,他宁愿下鹅毛大雪,都不愿看到下冻雨或雨夹雪。

北城的鼓声渐渐停止了,很快传来了连续不断的声,那是撤兵的信号西北风吹起,似乎飘来了一阵阵枯焦味,却不知烧的是人、城门还是攻城器械了。

巡视最后,常粲登上一段壕墙,目视前方。

纪南城头的晋军军旗有气无力地挂着,一如他们的心气。

这座城守不了多久的,无非就是付出多大代价罢了。

常粲的心已经很硬了。

他扭头看向城南,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晚那帮来自洛南的府兵、部曲子弟将发起一次夜袭。

战术确实是以围困为主,但不代表什么都不做,必要的攻势还是会展开的,不然人家猴年马月才会投降?

常粲回营之时,纪南城外又来了一支新部队******

一艘小船在狭窄的河道之中穿行着。

头顶传来隆隆的响声,黄和抬头一看,那是正奋力转运粮草的牛车在通过桥梁。

今天天气还不错,比较暖和。

金色的阳光洒在河面上,有点波光粼粼的感觉。

小河两岸,帐篷、木屋一座连着一座,住满了来自天南海北的军士。

黄和下意识避开了他们的目光。不过,在看到自己身上崭新的官服以及怀里硬邦邦的官印后,他又挺直了腰杆。

怕甚?我现在可是大梁的官。

船只七拐八绕,很快远离了纪南,抵达江陵附近一处湖中沙洲处。

黄和很快跳上了岸,一逗留就是半天。

午后,他又乘着小船离开,前往了另一处隐秘的地点。

而每个被他光顾过的地方,在接下来几天内都陆陆续续出现了动静。

一个、两个豪帅来到了纪南城下,各带数百、上千人不等。

先期抵达的人已经领了官服、印信。

一时半会肯定无法考察他们各自的本事了,只能简单粗暴地划分。

经常往来于长江各处的带三千人以上来投,立授正七品水师部曲督;

带三千人以下、一千人以上来投,立授正八品水师部曲将;

带一千人以下、五百人以上来投,授正九品水师幢主;

所带兵马在五百人以内者,若确有勇力、精熟水性且有人担保,可授从九品督伯。

这些人以往如何能得到官身?

不打仗时想不起你,打仗时要你带「义兵」上阵,只有极少数惊才绝艳之辈才能当官,但这如何能与大梁朝批量授官相比?压根不是一回事。

于是乎,此令一下,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下,哄传远近。

及至腊月上旬,陆陆续续汇集至此的各路曾经在水上讨生活的人已经超过四千。

西路军都督蒋恪几次巡营,大为头痛。

他隐隐有个感觉:这四千人里,很可能九成以上都不是良民!

或许平日里种地捕鱼,或者跟船跑买卖,有正经营生,但只要有机会,

他们绝对不介意干上一票。

说白了,这就是亦农亦贼之人,甚至还有纯纯的江贼水匪混杂其中。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他们如果是江东豪族家的僮仆部曲或正经水师官兵,至于来投你吗?正因为他们出身低、地位低,渴望改变命运,博取富贵,封妻荫子,光宗耀祖,才有可能投效过来啊。

于是蒋恪也把心态放平了,上疏请派水师将领的同时,对这些人进行了粗粗的整训,并派发了器械。

水上作战,铁甲极少有人穿,因为一旦落水游不动、浮不起来,就是个死字,顶多穿身皮甲,在近战时有点防护能力而已。

甚至于,大部分人压根不着甲,因为皮甲也很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