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4章 西北驻军司令员(1 / 2)

“赵杰么....”听到这个熟悉的名字,顾承渊的食指无意识地轻叩桌面,发出规律而沉稳的声响,这是他深入思考时的习惯动作。

“他在复兴军校进修多久了?”

“报告首长,复兴军校开学至今已逾一个月。”

“一个月?”

末世之下,一切从简从速。

复兴军校的学员多数来自一线部队的优秀骨干,因此常规培训采用极具实战特色的“半年制”。

具体为“3+3”模式——三个月在校集中进行高强度理论灌输,紧接着三个月返回部队开展岗位实践。

这种设计旨在最快速度培养能带队、能打仗的基层军官,以满足部队持续扩编的迫切需求。

然而,赵杰的情况有所不同。

他进入的是旨在培养战役层级指挥人才的“联合战役指挥班”,学员均为少校至上校级军官,学制为完整的六个月。

不过虽然学时延长,但教学管理也相对灵活,考虑到中级指挥军官可能面临的突发战况,该层级的班级允许学员在必要时申请“学习存档、战时离校”。

当然,这套机制的门槛极高。

在将星云集、精英荟萃的复兴军校,一名校级军官的份量并不突出,若无足够理由或背景,即便申请报告攥在手里,也未必有勇气递呈上去。

目前,有底气真正享受这一弹性学政的,大抵也只有朱骏、贾三牛等少数几位已是军界翘楚的学员。

但赵杰自有其特殊性,他的级别或许不够,但他所拥有的“关系”网络,却构成了某种无形的资格。

正因如此,当王铁峰考量夜州步兵第1旅的指挥人选时,才会特意在战区常委会上将其提出。

否则,仅就一个步兵旅旅长的任命,以他战区陆军司令员的权限,本可自行决断,根本无需上升至常委会层面进行讨论。

“实战是最好的磨刀石,院校永远教不出真正的战将。”顾承渊的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

“古人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他在复兴军校这一个月的系统学习,加之此前在夜校打下的理论基础,指挥一个旅级部队,应该是足够了!”

“陆冲那小子连7天的中高级干部培训班都没上完,现在不也在渝城指挥集团军级别的会战吗?”

“又不是任命他担任军分区司令员,放手让他去历练吧!”

“是!”

随着顾承渊拍板,王铁峰也再无其他意见,直接应下。

这倒不是他完全认可了自家首长的这番话,而是一个步兵旅的兵力,在他看来并不是什么不可接受的损失。

更何况就像首长说的,一个旅长看似职位不低,实际上也只是执行层面罢了,并不需要独当一面的能力。

眼看着派出部队的问题讨论完毕,分管后勤的战区副司令员韶钢中将这个时候终于找到机会开口了。

只见他面前的数据板闪烁着复杂的物资清单和运力计算:

“首长,各位同志,物资方面我已经测算过了!目前幸存者管理委员会的仓库里面,为应对极端情况的快速反应物资可以立即启封!”

“一个加强营的轻装备和随行基数的弹药、2万人份一个月的应急口粮和基础药品,加上必要的工程器材,总量大约在2000吨左右!”

“挤一挤,第一批次,3个大队的运-20B可以一次性投送过去!后续维持补给,可以保持每周三到四架次的频率。油料消耗会很大,但值得!”

听到战区后勤大总管韶钢的这段发言,有关于成立金陵军分区最后的阻力也消散了。

然而,会议并未就此结束。顾承渊话锋一转,将议题引向了另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部署——西北驻军部队的主官任命问题。

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