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7章 避其锋芒(1 / 2)

当年在秦家庄,秦怀柔的初衷只不过是为了让庄户们看到希望,经历了连年的战乱以及旱灾,成年人能活下来已经很不容易了。

那些孩子,呵呵,易子而食也不是没发生过,秦家庄还好一点,多亏秦琼仁义,免去了庄户们的租子不说,还时不时的贴补庄户一些粮食。

这种情况直至秦怀柔弄出来了贞观犁、醇香露之后,庄户们的生活条件才逐渐的转好。

有了父辈们的经历,秦怀柔决定在秦家庄搞一个私塾,单纯的目的就是多培养几个能为己所用的人罢了。

更多的是倾向写写算算,并未多做考虑。

在到后来,他去了国子监,待了一段时间,想改革教育,让天下穷苦百姓也能读得起书,结果狠狠地打了他的脸。

选什么地方不好,你偏偏选择权力机关最集中的地方,虽说背后有孔颖达的帮助,结果也不是特别乐观。

自己贴了钱补助那些贫困学子,依然是效果甚微。

来到营州之后,随着营州不断地发展,秦怀柔再次兴起这个念头,而且借鉴了前两次的经验。

“的确如此,学生这几年行走在营州的街头,田间地头,就一直在想,若是百姓们都识得一些字,会不会过的好一些呢?”

“看到百姓们购买粮食都要找人计算,生怕手里的钱被人骗了,还有那些作坊里的学徒,跟着大师傅身后,但凡识得一些字,最起码可以将平日里所学的东西记录下来。”

“正所谓温故而知新,唯熟而已,”

孔颖达捋着胡子静静的聆听着秦怀柔侃侃而谈,秦怀柔的出发点更多地都是从百姓们的生计方面着想的。

的确如此,孔颖达游历四方的时候,不是没见过,有的百姓去购买东西,根本就是同算学绝缘的。

说出来,都让人笑话,明明是想买几斤粮,却算不出要支付多少钱,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并不是那么牢固。

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一斤一付,还好使用的是铜板,换成碎银子,恐怕又要增加一个称量找钱的环节了。

即使如此麻烦,百姓们依然坚持不懈的采用这种方法。

人和人的信任就那么淡薄么?

还真就如此,

“小子,你说的倒是实情,老夫还见到百姓购买东西一斤一斤重复着买的,今日走在营州街头上,发现你这里的铺子,好像没有百姓围着,”

“呵呵,不怕老师笑话,您说的,一开始也是如此,后来学生安排了专人,也算是官府派出去的人吧,坐在每条巷口处,能自己算明白的,直接去店铺买他们想要的东西,”

“而那些算不明白的人,则由这些人帮忙计算一下,心里有数了,然后再去,久而久之,大家伙就通了窍了,”

“再加上我大姨掌管着整个营州商会,可不仅仅是为了好听,是要做事的,时不时派人下去巡查,但凡见到欺骗百姓的,重罚,”

“不过,可能这边百姓见惯了苦难,诚信方面倒是没有任何问题,”

秦怀柔发自内心的话,营州这里的百姓形容成抱团取暖也不为过,

“可光有诚信远远不够啊,这一代人好说了,下一代人呢?不是学生吹,远了不说,十年,十年之后呢?”

“十年之后,不应该还是老样子么?秦小子,老夫可是从你嘴里听到了你可是很相信营州百姓的啊。”

“怎么突然又转口了呢,心口不一啊,”

孔颖达觉得,人只有变得越来越好,不会变得越来越坏就是了,这是基于对自己的自信,他不相信这么器重的秦怀柔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老师,您能这么信得着学生,让学生很感动,”

“可是,学生担心的是,等到有一天,相互之间的诚信很难再约束他们的行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