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章 小钱钱来,自己来……(1 / 2)

“第四步了?!”江夏听着兰英博士兴奋的语气,忍不住咂舌,“乖乖,这速度……坐火箭了吧!”。

兰英博士团队在芯片试制上的推进,快得简直吓人。江夏给出的PMOS工艺方案,虽然祭出了光刻机这尊“大佛”,但核心流程却被他精简得极其利落,关键的光刻步骤,拢共就五板斧:

这五板斧怎么个砍法?

先圈地!第一道光刻,好比拿着规划图在硅片这片“土地”上精准划线,圈出哪里要盖“房子”。

再来修“城门”!第二道光刻,刻出晶体管的“城门楼子”——栅极,这东西控制着电流的进出,是晶体管的心脏。

接下来就是在需要连接“金属道路”的地方精准“打洞”(接触孔),露出下面的硅,就像在城市地下挖通连接各处的管线隧道。

还有第四道光刻,规划并“沉积刻画”出连接各个“房子”的金属导线网络,形成芯片内部四通八达的“交通网”。

最后就是第五道光刻,在最后的保护层上“开口”,露出金属焊盘,就像在城市边缘修建起一个个“小码头”,等着最终用金线“船舶”连接到外部世界。

是的,金线!

材料短缺的我们,目前用金线是最佳的选择。这也是科学院那边苦练操作人员水平的原因之一。

太贵重了点!

不过,现在兰英博士那边,已经利索地砍完了第三板斧,成功开凿了“隧道”!这意味着芯片内部的“房屋”结构基本成型,马上要进入关键的“铺路架桥”也就是金属互联阶段了!

这惊人的效率,到底该归功于谁,大家心知肚明。

“嘿,真是天上掉下个翁师傅……”江夏摩挲着下巴,乐得脑袋都开始一点一点。

MOS技术里最难啃的骨头就是第二步“修城门”(栅极光刻),对套刻精度要求极高。原本他还有点担心这“城门楼子”修得歪歪扭扭,没想到翁师傅出手,这一步愣是迈得稳稳当当。

虽然最终线宽还没测,但15μm的设计精度肯定是保底了,乐观估计,冲击10μm也不是没可能!

虽然这精度和后世动辄几纳米的技术差了上千倍,但别忘了现在是啥年代!这成绩绝对够吹一阵子了。

想到芯片一旦落地,加工中心就能迎来新一轮进化,江夏头顶那撮呆毛又兴奋地拧成了麻花。

“啊哈哈!老毛子,你们那‘水下拖拉机’(指潜艇)还想不想改进啦?快来求你呆毛爷爷!甭去找小本子了,呆毛爷给你安排的明白的!

还有原酒老师留下的作业,哦吼吼吼,再多来几个切面哥们儿也能给你整得明明白白!”

“都说白头鹰是工业克苏鲁1.0,等咱芯片出来了,直接给他们整个2.0震撼版!”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兴奋劲儿没过,“穷”字就像一盆冷水浇下来。

“不过,进化需要小钱钱啊……现在这家底,实在太薄了点儿!”江夏的爪子无意识地在本子上划拉着,脑子里飞速盘算着搞钱的门路。

这时,大老王端着茶水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新到的三名战士,其中一个想汇报什么。

但,熟悉江夏的大老王打断了他们,没看呆毛崽又开始沉思了?这种就是有好点子冒出来的征兆!

大老王扯过电话,扔到那名战士怀里,示意他们自便,声音小点就行。

江夏对着出现的大老王他们点点头,继续自己的思路:

小钱钱从哪来?

傻骆驼?

啧,念头刚起就被他自己否了。

就算之前那套“行宫”能卖出高价,对于芯片研发和后续产业升级这种吞金巨兽来说,也是杯水车薪。

况且,通过内参的消息,江夏才了解到沙某人现在正焦头烂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