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快进度了,还是得找熊师叔帮帮忙才行。我看看都需要什么,除了旁边的112厂,122的人也得来一趟,黎明厂的人也不能少……”
“对了,112厂内部还有原东风113项目组的研究员在吧。有他们加入,改造技术应该能加快不少……”
“空军同志的代表也得来几个,武器毕竟是他们使用的,还是要听取他们的意见……”
听着江夏做出安排,儒班长眉头微蹙,露出一丝担忧:“小江,这样的话……接触的人是不是太杂了点?万一……”
“哈哈哈,老班长,放心!”江夏闻言却笑了起来,“熊厂长不是外人,论起来我得喊他一声师叔!”
“不是,你这么大的动作,会不会引起那些人的注意。现在还没收网,人在绝境中能干出些啥,我想都不敢想!”儒班长收起他的笑容,有些严肃的警告江夏。
还好这小子是个听劝的。
“那……缩减下参会人数?但,不行啊。你也看到了,咱们的研究员遇到了问题,那真是要刨根问底的,一个后掠角的改动,他们都要较真……”
话音未落,就看着小顾从宿舍里冲了出来,一边跑向江夏,一边还大喊:“对上了,对上了!江工……”
“如果机翼展弦比 3.8,后掠角 15 度,挂载后重心偏移量…… 颤振频率按公式算,取 1.2 倍安全系数……”
“居然真行!颤振频率在安全范围内,重心偏移也能通过调整油箱位置补回来!”
他凑到江夏身边,眼神里满是兴奋:“你是不是用了非线性颤振理论?还有边界层分离的问题,你是不是考虑了涡流发生器的作用?我就说嘛,浅后掠翼只要控制好附面层,低速升力肯定比平直翼好!”
江夏对着儒班长一摊手:看,这就是咱们较真的研究员。东风113的实际终止令还没正式发布,这会把他们从原来的路线上拔出来,没有个合理的解释,那还真的挺难办。
小顾跑近,抓着江夏的手不放:“边界层分离这个理论,郭老师是不是完善了?你是不是得到了他的真传?能把论文给我看一眼嘛?求求你了!东风113上面有一个类似的问题,只要你教给我,我干什么都行!”
小管也跑了出来,抓着江夏的另一个爪子:“江工,江工!您给我讲讲你为什么采用浅后掠翼呗……”
江夏心里偷偷翻了个白眼:非线性颤振理论?边界层分离?他与这些理论无缘……
伊尔-28的改造方案,纯粹是他穷举了一些数据,最后挑了个最好的画成图纸,哪来的 “理论支撑”?
好在那个角度是15,要是弄成个30度,这个小子指不定被扫描仪吸成人干……
不过小顾提到的边界层理论,他手里确实有一本。而且还是手写稿,郭老师给他的这本书,他也仅仅翻看过第一节而已。
为什么?
好吧,满足你们的好奇心。
第二节,二维不可压缩边界层基本方程的内容,是:
(?u/?x + ?v/?y 0
u ?u/?x + v ?u/?y -1/ρ dp/dx + ν ?2u/?y2
压力梯度 dp/dx 由外层无粘解给出。)
江夏华丽的败退了。
反倒是另一本“中等雷诺数下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绕平板的流动”,这小子看得挺深入。
要不然,现在机械厂做的挖掘机的大臂,也不会那么灵活。
江夏心里吐槽:还是厂里的师傅们好,上次他画的改进图纸,师傅们拿过去看了两眼,直接拍板 “照着干”,从不问 “为什么这么设计”“原理是什么”。
哪像研究所的这些研究员,一个个跟 “十万个为什么” 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