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主持工作(1 / 4)

从团市委书记转岗到县(区)任县(区)长,这对于徐海峰来说无疑是职业生涯中的一次重要转变,也是他在职业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

在许多地方,团市委书记转岗后通常需要先在县区委副书记的岗位上过渡一段时间,然而徐海峰却能够直接一步到位,这无疑让很多人对他羡慕不已。

在体制内,人们常常会说:“在这个体制里面啊,在市级部门当个正县级干部都不算是官,只有到了县区才算是当官。”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在县区,县区委书记和县区长等职位才是真正的实权岗位,即使只是一个常委或者一个副县区长,也会显得威风凛凛。

事实上,到县区担任政府一把手确实有着诸多优势。在他的上面,除了县区委书记之外,他就是名正言顺的二把手。只要在这个岗位上干过几年,表现出色,说不定就有机会升任县区委书记。而一旦当上了县区委书记,那么再进一步发展也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

徐海峰如今不过三十四岁而已,正值风华正茂、年富力强之时。即便他在正县级的岗位上继续耕耘十几载,只要一切顺遂无虞,毫无意外发生,那么他晋升为副厅级干部的可能性无疑是极大的,甚至这个晋升速度或许还会超乎想象地快。

回顾他的职业生涯,从棉城钢铁集团到团市委,再到县区,每一步都走得稳健而扎实,未曾有丝毫延误。这固然与他自身卓越的能力和过硬的本事密不可分,但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领导的赏识以及干部梯队建设的需求。

在他之前,棉城市里压根儿就没有八零后的正县级干部,这一情况甚至引起了省委组织部的关注,并得到了专门的提醒:“倘若你们棉城市现在对干部梯队建设仍掉以轻心,县区内没有八零后的正县级干部,待到换届之时,你们必定会追悔莫及。”

正因如此,自那以后,棉城市才如梦初醒般开始重视起八零后副县级干部的选拔工作。然而,由于干部队伍建设相对滞后,想要一蹴而就、一口气提拔好几位八零后副县级干部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只能徐徐图之,稳扎稳打地逐步推进。

熊国兵本来就是从省委组织部下来的干部,他自然知道如果没有本土干部,那么到换届的时候就会吃亏,你没有符合条件的干部,那么我就给你派,反正省级部门里面正处级一抓一大把。

王伟和杜从海之所以能够得到提拔,徐海峰之所以在担任团市委书记仅仅一年多之后就要转岗到县区去担任县区长,这一切其实都是为了下一步的布局而做出的安排。

徐海峰最近一直都非常低调,每天的生活轨迹就是单位和家之间的两点一线。

在这个如此关键的时期,他深知必须要加倍小心谨慎才行。

因为他心里很清楚,很多人都会在这样的关键时刻选择诬告举报,而他绝对不愿意看到自己已经快要到手的机会就这么轻易地飞走。

徐海峰本就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有着远大理想和抱负的人。

他平时就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格外留意,而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上,他更是加倍地注意。

与此同时,柳江河也不得不暂时取消了自己原本的休假计划。

毕竟一把手即将转岗,那么空出来的这个位置无疑会成为众多人竞相争夺的目标。

柳江河看着这个位置,心中自然也是颇为心动。

尤其是最近以来,不少领导都或明或暗地给他交代了一些事情。

虽然这件事情目前还没有经过常委会的讨论,也尚未正式确定下来,但种种迹象都表明,这个位置的竞争将会异常激烈。

然而,至少从表面上来看,书记和市长在这方面的想法是一致的。

只要这两位一把手能够达成共识,那么在常委会上通过的可能性就会无限接近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