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196)孤身为王47(2 / 4)

撕破漫漫长夜的一道曙光,照亮了这片沉寂了太久的土地。

然而,它如今却面对了如此绝境。

加里波第知道,这些君主们所组成的反动势力,实在太过于强大了,他们联合起来,足以剿杀刚刚诞生的罗马共和国。

如果就这样沉默着死去,接下来会怎样?

毫无疑问,那漫漫长夜就将会继续,已经习惯了俯首匍匐在征服者脚下的人们,会继续这样麻木地任由这些外族统治者剥削压榨,一代代人将会重复之前15个世纪的命运。

这是他绝对不能接受的结果,甚至比失败本身还要更可怕。

意大利需要找回自尊,找回曾经对英雄的崇拜。只要能够找回这些,那么哪怕这次罗马的政权被剿杀,民族的希望就还在,伟大的理想就不会熄灭。

如果没有英雄,那么我们就成为英雄——哪怕最终守不住罗马,只要能够展现出浴血奋战、甘于赴死的勇气,那么他们的死亡就将成为整个民族的骄傲记忆。

说得直白一些,一些人勇敢地死了,民族就活了。

正因为在滑铁卢战场上有几万人心甘情愿地为波拿巴家族去死,拿破仑二世才有资本重新夺回自己的帝国,那么这一次,他也有决心,带领自己最忠诚勇敢的部下,铸造另外一个“滑铁卢”,成为意大利民族铭记的丰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这就是加里波第继续奋战、并且坚信奋战到底有意义的理由。

他不是为了自欺欺人的“殉道”而坚持奋战,他知道牺牲有多么可怕,又有多么宝贵。

当然,即使笃定了“牺牲”的意志,他也没有打算盲目地和绝对优势的敌人拼命——小伙子们可以牺牲,但必须牺牲得更有价值,他们越是打疼敌人,就越会得到敌人的尊重。

加里波第也是带着“尽可能在劣势下扩大交换比”的宗旨,来精心构筑自己的防御策略的。

罗马城本身是很难坚守的,想要抵抗敌人,就要想办法在城外作战。

在古代,罗马曾经修筑了大量城墙、壕沟等等防御设施,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尤其是随着火药时代的到来,这些防御设施慢慢地过时;而且随着城区的扩张,原本的城墙变得越发累赘碍眼,于是大部分被拆除,砖石甚至被居民拿去给自己盖房子了。

古代的防御设施,现在只剩下了几座城门作为遗迹。

而面对法军阵地的圣庞加爵门,就成为了加里波第布置防御的中心。

单独把某个据点当成防御核心是不明智的,所以他又选择了其他几个地方布置防御阵地,以便和核心阵地互相策应。

其中最重要的据点就是多里亚·潘菲利别墅——这座别墅是罗马名门潘菲利家族修建的。在1644年家族成员诺森十世当选教皇,家族为了庆祝这一盛事而大肆收购周边土地,完成这一工程,不过到了1760年,潘菲利家族绝嗣,这幢别墅落入到了教廷手中。在1763年教宗克雷芒十三世将庄园授予多里亚亲王家族,由此别墅就得到了现在这个名字。

这座别墅占地颇大,装饰奢华,带有明显的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代的风格,即使在豪宅林立的罗马,也堪称是精品。

不过,加里波第看重它的原因只有两个:第一它占地广阔而且房屋修建得非常结实,适合改造成防御阵地;第二它本身的位置靠近圣庞加爵门和城墙,可以和他的防御核心阵地互为犄角,形成理想的防线。

正是因为如此,加里波第将它征用,然后趁着这段时间战事平缓的时间窗口,在这里精心布防和加固。

而现在,到了他的防御接受考验的时候了。

依靠着炮火优势,法军几乎摧毁了敌军最前沿阵地的防御设施,跨过了简易的壕沟和障碍,最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