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得意马蹄疾,这就是特雷维尔将军现在的真实写照。
自从被皇帝陛下召回巴黎,并被破天荒地任命为陆军总参谋长之后,他转眼间就成为了军内最炙手可热的人之一。
不过,他也有他的难处,虽然法军很久以来就有参谋的军官设置了,每一个师级单位都有自己的参谋军官,在1801年,拿破仑皇帝还任命贝尔蒂埃组建法军参谋处,但这个机构更多只是执行工具,而非独立决策机构。贝尔蒂埃本人曾自嘲为“拿破仑的影子”,其职责主要是准确传达皇帝的命令,而非主动提出战略建议。
皇帝,也仅有皇帝一人,决定了帝国所有的军政大事,军队的指挥权也集中在了他的手上。
而这并不是拿破仑二世皇帝想要看到的结果,和先帝不同,二世皇帝明显认为,皇帝不能对军队进行事无巨细的管理,而应该适当放权,将人事权和指挥权分配到不同的机构当中,以此让陆军成为一个可以自成一体、又能自行优化的组织机构。
而且,二世皇帝显然也不希望和父皇一样,亲自去战场指挥每一场战争(他也承认自己没有父皇那样的天才),他希望把军队交给最专业的人来指挥,避免因为个人因素而耽误战事。
正因为如此,陛下对总参谋部就寄托了“策划战略”和“代行指挥”等等功能。
人事权归属陆军部,指挥权归属总参谋部,然后皇帝作为统帅,负责给陆军的人事调动以及总参谋部的战争计划做出最后批准——这才是二世皇帝希望看到的架构。
这也意味着,身为参谋长的特雷维尔侯爵,甚至可能拥有比贝尔蒂埃元帅更加大的权限,甚至有可能和陆军大臣分庭抗礼。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侯爵要把自己的分内工作干好。
首当其冲的任务,就是建立一个庞大、而且有效率的机构。
这并不简单。
首先,之前因为政治因素,他远离军队很多年了,在军内并没有多少人脉,更结识不了多少优秀人才,虽然他趁着自己外驻在北非的机会,在短短两年时间里拉拢、培植了大量亲信,得到了一些可以信任的手下,但是这些手下当中,也没有几个优秀到可以送到总参谋部当中掌管如此重要的权力,他依旧要面临人手不足的困境。
其次,因为他的急速蹿升,很自然的引起了同僚们的嫉妒,更引起了陆军大臣苏尔特元帅的忌惮。
随着这些同僚不可能违逆陛下的面子公开给他难堪,但是背地里使绊子、通过官僚主义手段设置一些障碍,却玩得很起劲,特雷维尔将军对此根本心知肚明,但是却也没有多少办法。
陛下早就预料到类似的困难,所以才会把任务交给自己,如果自己办不到反而以此为理由向陛下诉苦,那不就等于承认自己“无能”了吗?那肯定会被陛下一脚踢开,失去一切前途。
所以,他面对种种困难,他只能迎难而上。
好在,他从来都是一个勇敢的男人,他从来都不会畏惧挑战。
为了他的新机构,他可谓是绞尽脑汁。
首先,他把总参谋部的工作,拆分成了四大块,分别是编制统计、装备后勤、情报作战、和行政管理。这些机构分工明确,而且都有各自的工作范围,接下来只要按照“坑位”来寻找最合适的军官就行了。
他把自己最信任的几个军官派驻到了参谋部当中,担任编制统计和行政管理工作,这些工作十分重要,而且对个人才干的要求并不苛刻,更多是要求拥有面对琐碎事务的耐心,哪怕普通才能的人也能胜任。
而这些人所谓参谋部的“骨架”,帮助他支撑起了机关的门面,而且这些最信赖的军官,也让他可以牢牢掌控这个新机构。
毕竟,对他来说,“巩固手中的权位”是永远的第一目标,其他事都必须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