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8章 华尔街风景很美好(1 / 2)

1912年土耳其在巴尔干战争中遭受失败,加上因战败蒙受的严重财产损失,囊中羞涩的土耳其政府不得不取消了1911年和英国签署订购1艘343毫米主炮超无畏舰的合同。闻此消息俄黑海舰队松了口气,凭借3艘“玛利亚”级,他们就可以把黑海当作自己的内湖了。

然而好景不长,1913年11月土耳其拿出退位苏丹王的钻石皇冠做抵押,买下了即将建成的巴西战列舰“里约热内卢”号,并将其改名为“苏丹奥斯曼一世”。

同时土耳其还对2艘在美国建造的阿根廷战列舰和另外2艘在英国造的巴西战列舰产生了浓厚兴趣,还有情报指出土耳其试图向德国订购1艘战列巡洋舰,当然这些宏伟计划最后并没有结果。

土耳其最后于1914年初向维克斯订购了“法塔赫”号战列舰。这样土耳其人最终也将拥有3艘战列舰,其中“雷萨迪赫”和“法塔赫”号分别安装10门343炮,

“苏丹奥斯曼一世”号甚至装备了多达14门的305毫米炮!黑海舰队的“玛利亚”级显然无法与如此强劲的土耳其军舰对阵。

消息传到彼得堡后,海军部立即于1914年4月初向杜马提交了紧急议案。该议案包括再为黑海舰队建造1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8艘新式驱逐舰和6条潜艇。

这回杜马爽快地批准了海军的扩军要求,尼古拉二世7月7日正式签署该议案。而设计工作已经于前一年开始了,1913年12月,参谋部提出了3个草稿:

1号是“玛利亚”的放大型,12门305炮,工期3年;2号在1号基础上换装8门356炮,工期3年零8个月;3号是全新设计,装备12门356炮,工期至少4年半。

2号方案首先被放弃,因为炮术部门认定只有12门炮的齐射才能形成稳定而集中的落点散布。3号方案的强火力很吸引人,但过高的造价和比较长的工期却是心急火燎的黑海舰队不能接受的。

成熟的1号案自然当选。俄国305炮可以在米距离上击穿245毫米厚的装甲,土耳其军舰上的343/L45炮威力为252毫米,两者的侵彻威力基本相当。由于俄国军舰火炮更多,射速较高,因此俄国认为12门305炮应该可以与10门343抗衡。

格里格诺维奇在给沙皇的报告中解释到:“既然我们的主要目标是让黑海舰队尽可能快的增加无畏舰兵力,那么我们首先考虑的问题就应该是如何缩短第4艘战列舰的工期。

很显然,1号方案是最合适的,装备305毫米炮同时相应地增加装甲防护。这样,它的主机、锅炉、炮塔等等一切重要系统全部可以按照原有设计在国内迅速的制造。”

1914年1月16日,造船部技术处批准以“玛利亚”号为蓝本进行工程设计。和以往的无畏舰计划不同,这次没有邀请任何的公司竞争招标。而是把任务直接分配给海军船厂技术处造船师组成的设计队伍。他们由布勃诺夫教授领导,整个工作由马斯洛夫监督。

工作进展神速,2月上旬,小组已经完成了船体线形、总体布局和装甲防御系统等关键设计部分。新舰的很多东西,如舱室分化、舰上诊所和装具都是照搬“玛利亚”号的。

2月中,尼古拉耶夫造船联合体的总工程师科斯琴科赶到彼得堡。他当时正负责监督“叶卡捷琳娜”号的建造,带来的很多经验让设计小组受益匪浅。

为了节省时间,新舰将使用“叶卡捷琳娜”号的全套动力装置。由于排水量增加的比较多,设计师希望通过优化船体线形使新舰保持21节航速:将军舰的长宽比从“叶卡捷琳娜”的6.06放大到6.28,经过船模试验,修改部分舰首设计以降低兴波阻力。

3月11日,造船部技术处和海军参谋部组成的联合调查团审核并通过